院地合作结硕果 继往开来谱华章
作者:范燕青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国科学院无疑是一座神圣的科学殿堂,而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则是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让每一个常州人引以为豪的是,从常州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先后走出了38位中科院院士,“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38位院士拉近了常州与中科院的距离,形成了常州与中科院之间坚固的情感纽带,让常州人对中科院始终存有一份钦佩、一份向往,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渴望。如今,伴随着中科院与常州之间院地合作日益深入,历史的渊源得到了更好的延续,院地双方结下了深情厚谊,正在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2006年初,常州市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构建江苏发展新优势的战略目标,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引领常州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苏南经济发展板块中,常州既没有大型央企的“主力部队”,也没有大院大所的“保障部队”。我们一直在思考:常州选择什么作为突破口?答案就是产学研紧密结合;路径就是攀高亲,引进以中科院为龙头的大院、大所、大学到常州来帮助我们创新创业。从2006年起,我率领常州的党政企业代表团12次拜访中科院,拜会中科院各级领导,真诚表达了常州人民对中科院的期盼,对现代科技成果与创新人才的期盼。通过多次交流恳谈,加深了彼此的了解,院地合作的构想逐渐清晰成型。200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终于落户常州科教城,常州正式成为中科院重要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各级领导多次来到常州中心视察,指导常州中心的工作和常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最大的帮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深情寄语中科院常州中心“建设平台、育聚人才、优选项目、创新体制”,鼓励我们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白春礼院长亲笔书赠中科院常州中心“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成果转移转化”,鼓励中科院常州中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典范。施尔畏副院长10多次亲临常州,鼓励常州中心重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把项目选择与地方重点产业相结合,采取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加强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将常州中心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五年来,中科院与常州一路相伴,常州中心硕果累累。据中国科学院《2010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计报告》统计显示,全国院地合作项目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16个地市中,常州市名列其中,超过了50亿元。目前,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经建成13个分中心、4个研究所、1个研究院,建成了23个专业实验室、20个所企共建研发中心,科研人员360多人;正在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135个,总投资12亿元;孵化出23家高科技公司,技术领域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划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投入2.6亿元的中科院常州中心创业园已经开工建设,将重点承担研发、孵化和放大功能,进一步推动中科院技术成果与企业资本的有效对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研究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产业合作、资本合作,孵化出更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对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常州规模化、产业化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常州三家民营企业合作,投资2亿元组建的中简科技,主攻高性能碳纤维及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与远宇电子集团合作投资7000万元的聚合物锂电池项目,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落户科教城4年,从最初几个人,目前已集聚各类创新人才130多人,并建成6个专业实验室,帮助本土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29项,孵化出5家高科技企业;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常州投资建设了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引领支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中科院发挥龙头作用,名院名所名校云集常州、扎根常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常州发展最大最新的机遇,以企业为主体开启“科技长征”,以科教城为依托集聚创新资源。中科院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火车头”、“国家队”,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科院常州中心的示范带动下,累计吸引各类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470多家,领军型人才1800多名、科技人才9100多名和创新创业团队300多个,成为推动常州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历届展洽会累计展示和被企业吸纳各类科技成果1万多项,130多家全国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与常州100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300多项。以中科院常州中心为龙头的60多家大院大所大学在科教城设立的研发机构快速成长,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我市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生力军。
五年来,中科院与常州共同探索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环境持续优化。更加重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我们努力探索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的项目筛选培育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长效合作机制、中介服务机制和诚信管理机制,初步构建起制度规范、体系完整、人才集聚、风险共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力争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大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围绕产学研合作,突出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和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加快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对接。目前科教城已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70多家,其中科技金融机构28家,合作成员单位18家。我们正在努力将科技、人才、金融三方合作向纵深推进,创新驱动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加快显现。
回顾五年来的合作,我们尤为感激中科院。在全国各地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在科技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在常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中科院较早在常州建立高技术产业研发与转移平台,孵化、培育高科技产业,有效纾解了常州科教资源相对匮乏、科研院所稀缺、高端科技人才不足的现实困境。我们与中科院的成功合作,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以企业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联结为纽带,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闯出一条在自身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集聚优质资源、构筑创新优势的跨越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尤盼中科院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十二五”期间,常州提出了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要将常州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常州需要集聚更多、更优质的科技资源,需要集聚更多、更优质的创新人才,惟有持续走好产学研合作之路,才能确保实现我们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我们真诚的希望中科院在实施“创新2020”计划时,一如既往的扶持中科院常州中心的发展,更大力度的支持常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科院与时代的脉搏一起律动,以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情怀在常州大地书写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美丽诗篇。同样,人文荟萃的常州也在积极涵养创新精神,坚定地走创新驱动之路。真诚的期待中科院与常州进一步加强合作,相互理解、信任与支持,共同续写院地合作“十二五”新的辉煌。我们相信,有中科院的支持与帮助,常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常州市委